避免尬聊小手冊 想和老美愉快地交談 這些“雷池”千萬別碰!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非常註重個人隱私的國家。“隱私”受尊重的概念體現在美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許多中國人之間人侃侃而談的話題在美國人這裏卻會無意間造成“侵犯隱私”的禁區,輕者造成對方不悅使對話變成尬聊,嚴重的很可能被對方“友盡”。那麽,與老美相處時到底哪些可以嗨聊哪些不要冒犯呢?本文總結了如下幾點,希望能夠為你的交際提供些許幫助:

改掉“中式打招呼”習慣

初到美國的華人小夥伴最習慣的打招呼方式可能會是“吃了嗎?”“這是要去哪兒呀?”之類在國內司空見慣的打招呼常用語。但是,在美國千萬不要用類似這樣的問話和老美打招呼,因為,他們會認為你觸犯到他們的隱私了。在美國最好的打招呼常用語基本以“談論天氣”為主。

關系再好也不要問薪水情況

許多華人小夥伴對於薪金待遇比較重視。尤其是一些所謂的“華人大媽”親戚,最喜歡的就是拽住你問東問西,什麽你薪金多少?有沒有年終獎呀?都有什麽福利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會讓老美覺得十分不悅,對於被問到的華人小夥伴也是感覺神煩!要知道,在美國,即便是同級同工作的員工薪金可能也會因為各自的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等方方面面的差別而有所不同。因此,在美國隨便詢問對方薪金待遇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神秘的學習成績

與國內考試成績全年級大排榜截然不同的是,在美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屬於隱私的範圍之內。學校及老師不會在公共場合公布孩子的學習成績。即使公布也只是公布學號及成績,只有學生自己知道學號。另外,對於那些年滿18歲的學生來說,美國的學校對隱私保護更加周密,沒有孩子的許可,家長是無權到學校過問孩子學習成績的。

不要詢問身體狀況

在美國,個人的身體狀況同樣是十分重視的隱私之一。這點除了體現在診療時只有病人和醫生的封閉診療室之外。對於病人的具體病情,沒有其本人的同意,醫生是不會把病人的身體情況告知工作單位或其他任何人的。因此,在聊天中,即便是出於善意的問候,也不要涉及詢問對方身體情況的話題。

閑七雜八的禁忌

通過以上幾點提醒我們不難發現,中美兩國對於聊天的話題禁忌是有比較大的差異。除此之外,婚姻狀況丶年齡丶身高丶體重丶衣服尺碼丶甚至是訃告都屬於美國人比較看重的隱私範圍。在美國,員工在工作時間之外享有絕對的自由和隱私權利,下班後去哪做什麽,工作單位是無權過問的。即便是從事非法犯罪活動,也只能是由美國的相關執法部門來出面管理。

中美不同的隱私側重

說到這裏你或許會覺得,老美的隱私禁忌簡直太多了,甚至一時間不知與他們怎樣相處。其實不然,美國人還是比較熱情丶自由的。大家在與初次見面丶或者還不熟悉的老美交談的時候,還是要避免談論關於隱私的問題。但若是關系不錯的朋友,對方願意主動與你談論自己的私事,那你們也大可愉快地交談。畢竟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一樣,這個“度”的把握還是要因人而異。

比如,就有不少這樣的老美,在入職第一天做介紹時就會把自己來自哪裏丶家裏的家庭成員或者是自己的人生經歷這些都會與我們分享,以便我們能更全面的了解他。或是社區中散步時,經常會看到許多推著嬰兒車的美國老人。在跟她們打招呼的時候,她們馬上告訴你,她看的孩子是她女兒收養的孩子。美國人的直率體現得淋漓盡致。東方人收養孩子,永遠不會講出孩子的身世。而美國人認為,孩子的身世是透明的,從哪個國家收養的孩子,她們都會直言不諱地講出來。他們認為,孩子是上帝給她們的禮物,關於孩子的身世,沒有任何的隱私可言。

以上幾點就是與老美交談時需要註意的問題,歡迎小夥伴們用留言的方式繼續補充,給大家參考。

文章来源自网络,来源难以查清。如有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

更多美国生活资讯请扫描Sofia微信公众号,或咨询以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