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款合適的愛車,是關系到你駕駛樂趣的一個關鍵點,現在很多人喜歡選擇二手車,其實這也是一個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二手車價格優惠,特別是在新手練車,和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許多人就更加傾向於二手車。
但是許多朋友會擔心,怕買到問題車、事故車,擔心被坑!在這裏為大家紹一下買二手車必須要檢查的事項,包括機件和車身。讓想買二手車、又不懂車的朋友學會看車和砍價,省點銀子、少走彎路。
一、美國二手車常見的3種Title
①Clean Title
也叫“Clear Title”,市場上大部份車子都是這個類別。很多人誤以為 Clean Title 代表車子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這是不對的;Clean Title 指車輛沒有發生過重大意外。
所謂重大意外,就是車子受損程度被定義為 Total Loss,保險公司評估車輛維修費用高於車子市場價值,直接賠償市價並拖走你的車。至於有沒有發生過較小的意外,可以通過 Carfax 或專業人員判斷。
②Rebuilt Title
市場上有小部份的車子是這個類別,這類代表車子是由 Total Loss 後修復,由州政府認可的檢查場測試後發出的 Title。
簡單地說,這類車子發生過重大事故,但已經修復,結構上也有合格的機構測試過。
③Salvage Title
同樣也是 Total Loss 後修復完成,但是沒有經過測試認證。這類車安全性成疑,並沒有任何人可以確保結構安全。有些州禁止 Salvage Title 的車上公共道路;有些州此類車禁止個人買賣,只能賣給汽車經銷商和維修店。
以上3種 Title,Clean 的價值最高。Rebuilt / Salvage 都是重大事故車,所以會便宜很多,尤其是沒有經過安全認證的 Salvage。個人不建議這種車子,因為安全性可靠性成疑。當然,這類車可能比市值便宜幾千刀,所謂有得有失。
二、個人驗車需要檢查的方面
驗車時應選擇晴朗的天氣下看車,下文將著重於車身以及機件方面檢查。萬元以下的中古車內裝或座椅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損耗,而且對行車安全也不造成隱憂,所以跳過內裝部份。
①顏色和車身
車子的新舊色差在大太陽底下比較容易看出來。如果車身顏色深淺不一,可能是重新噴漆過,也可能是車主不常保養油漆所致。
車身顏色差異在大太陽底下更容易看出來
檢查車身有幾種常見方式,最簡單的是用手指頭隨機輕敲車身、車門的金屬位置:
● 如果某一位置的聲音不一致的話,該位置可能使用補土(Putty)修復過。
● 如今汽車的前後保險桿一般都是塑膠制造,敲擊聲音會與車身不同,是正常現象。
正常的車輛,車門是對稱的。蹲下觀察,看車門跟車身是不是在一條線上,有沒有出現車門明顯不對稱的情況。如果有的話,車身可能有發生過碰撞,導致車門移位。
②橡膠和滲水
很多中古車橡膠已經老化,在良好光線底下才可以看出有沒有硬化或龜裂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滲水;而如果車內有滲水的話,電子系統有可能會出問題,且不容易維修,這一點需要檢查清楚。
橡膠老化可能會導致車廂滲水
③引擎倉
發動引擎前,先打開引擎蓋看看引擎附近:
● 有沒有黑色或棕色的油脂殘余物。這些殘余物有可能是引擎墊片滲漏機油,會影響價錢,但不一定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十年以上的中古車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 有沒有綠色的液體。綠色液體是引擎冷卻液,如果有滲漏,會導致車輛過熱,不建議購買這種車。
④皮帶
過期的皮帶會有龜裂的情況,需要換掉。這是一個小問題,不太會影響行車安全,但會影響售價。如果龜裂情況很嚴重也沒有更換的話,可以看出前任車主並不是一個特別會保養車子的人,車況可能會比較差一點。修車場換一條皮帶通常在100刀以下,可以跑十萬裏再換新的。
⑤機油
引擎附近有一個拉環,通常是黃色,這是油尺。先發動引擎數分鐘,再熄火,拉出黃色拉環(油尺),用一張白衛生紙/餐巾把尾端機油擦掉,再放入、抽出,觀察機油的水位和顏色。水位應在l字跟h字之間;顏色:
● 健康的機油像花生油一樣清澈透明,黏稠度接近普通食用油;顏色偏棕或棕黑色代表需要更換。
● 如果機油顏色深並且非常黏稠,代表車子並沒有定時更換機油,有可能引擎已有損壞。
● 如果機油是乳白色,像牛奶一樣的話,代表冷凍液跟機油混在一起,引擎已經損壞,不建議購買該車。
⑥變速箱油
90-00年代早期的車輛有變速箱油尺,拉環一般是紅色或黑色,位置會在變速箱附近(機油尺在引擎邊)。
變速箱油的檢查方式跟機油不一樣。檢查變速箱油時應保持引擎於運轉狀況(註:本田車輛引擎需要熄火),抽出拉環並檢查正反面刻度,以最低刻度為準,水位應在最底線以上。用餐巾或衛生紙輕擦油尺並觀看顏色:
● 正常應為紅色而無味,棕色代表將要更換,黑色代表需要馬上更換。
● 如果油中帶有大量金屬粉末,代表變速箱損壞,壽命可能不長,即使試車未發現問題,也不建議購買。
00年代後期以及如今的新款車輛,一般使用密封式變速箱,並沒有變速箱油尺。此類變速箱油比較長壽,也沒有直接的檢查方式。
⑦剎車油
剎車油壺上有“Brake Fluid”的字樣,通常比較接近引擎後左/後右方。有些車子的剎車油壺是黃色蓋子的,但也有一些是黑色蓋子。油的顏色應該是淺黃,跟新機油一樣顏色。深色的剎車油需要更換,否則將會影響剎車系統。請註意一下,剎車油跟機油並不相同,千萬不能混在一起使用。
⑧方向盤油
方向盤油壺上有“Power Steering Fluid”字樣,通常比較接近引擎倉的前方、車頭的位置;顏色有很多種,可根據車型在 Google 搜查。方向盤油一般比較少換,所以檢查一下是否有足夠的油即可。
有部份車型使用電動馬達來控制方向盤,這類車型沒有方向盤壺。
⑨冷卻液
冷卻液有兩個位置需要檢查:冷卻液壺、水箱。冷卻液可能是藍色綠色黃色,最普遍的是綠色的。
冷卻液壺:一般在車頭位置,有的像牛奶瓶,也有一些是長方形。打開水箱蓋,看看冷卻液是否處於 Min 以上即可。熱車後冷卻液水位會升高,所以不用太擔心太低。
水箱內:需要打開水箱蓋才能看見。註意,必須在冷車時檢查! 必須在冷車時! 因為冷卻系統在熱車後壓力會變高,熱車打開水箱蓋會引致冷卻液以高壓方式噴出,容易造成燙傷!
⑩避震
測試避震的方式有二:
1、四個輪胎的位置用力壓下車身,並觀看車身反彈的速度以及頻率。速度應該是快速回到正常高度,搖晃頻率應不超過2次。如果速度比較慢或者搖晃頻率超過2次,避震筒可能已經老化。
2、檢查避震筒本身是否有滲漏油的情況,如果滲漏情況出現,就可以確定避震筒需要更換。
⑪車底
看看車底的機件有沒有特別靠近地面,或者有東西是吊掛的情況。在沒有把車子架起來的前提下,這部份只需要大約看一下即可。
⑫輪胎
檢查輪胎胎紋深淺度,左右邊的品牌型號,大小是否一致,還有輪胎上是否有龜裂的情況。
● 225 是輪胎寬度,數字越大表明輪胎越寬。
● 50 是輪胎的扁平比,數字越小表明輪胎越扁(薄)。
● R 表明這是 Radial Tire,輻射層輪胎,也叫子午線輪胎。
● 17 表明輪轂為17寸。大部分運動車輛會用大輪轂、扁輪胎。
● 98 代表的是這1個輪胎的承載重量為 690KG(1,653磅),不熟悉的話需要查對應的表格(此鏈接:https://www.tirerack.com/tires/tiretech/techpage.jsp?techid=35)
● H 是速度代碼,表明允許最高車速速210KM/H(130MPH),其他代碼查表格(此鏈接:https://www.tirerack.com/tires/tiretech/techpage.jsp?techid=35)。
三、上路試車
檢查所有過後都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上車啦!
● 發動車子,打火聲不應太長,聆聽一下引擎是否有雜音,看一下引擎轉數是否平穩,儀表版有沒有燈一直閃爍或長亮。
● 然後踏油門把轉數提高數次,聆聽是否有雜音出現。引擎聲音應該順暢平穩,不應有敲擊或嘀嘀聲出現。
● 檢查各車燈,響號,門鎖,車窗,音響等是否運作正常。沒問題的話就可以入檔。入檔時先把所有檔位切入一次,確保每一個檔位都沒有問題,包括平常較少使用的1,2檔等等。最後就可以上路啦。
試車路線應包括低速、高速、轉彎等路段。
● 上路時感覺方向盤是否有抖動。抖動可能是因為車輪不平衡,Wheel Balance 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 直路行走以及轉向時細心聆聽是否有異音出現,如果先前檢查出避震筒老化的話,車身搖晃會非常明顯。
● 在高速路段提速時,註意引擎反應是否緩慢等情況。
● 註意剎車反應是否足夠靈敏,是否有刺耳聲響。剎車時如果方向盤以及踏板抖動的話,代表剎車碟片厚度不平衡,需要更換。
試完車後熄火,把鑰匙轉到“Off”位置,然後再轉回到“On”位置。註意並不是發動車子,而是轉動鑰匙的第2格;如果車子是無鑰匙啟動(Keyless Go / Push Button Start)的話,在不踏剎車踏板的情況下按兩次啟動按鈕。此時儀表版的所有燈會亮起來。你需要檢查一下引擎燈是否亮起來。如果引擎燈並沒有亮起來的話,有可能是人為原因把故障隱藏起來! 所以要註意一下這部份。
當你檢查過所有事情後,最後再一次把引擎蓋打開,嗅一下引擎附近有否燒焦的味道出現。如果出現燒焦,代表車子在行駛過程中可能出現機油滲漏現象。再次檢查一次車底,檢查有沒有液體滴落。
這些初步檢查都可以自己進行。省去把每一部車都拿去維修場的錢與時間。當然,經過初步檢查、有意購買的話,最保險的方式還是把車拿到維修場付一點錢做檢查吧!
四、常用的汽車零件專有名詞
另外提供一些汽車零件專有名詞,畢竟華人維修場並不是到處都有,希望能幫助大家。
文章来源自网络,来源难以查清。如有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
更多美国生活资讯请扫描Sofia微信公众号,或咨询以下联系方式!